按督教的说法,人生一世是考验。人死了,好人的灵魂升天。不好不坏、又好又坏的人,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;或得到充分净化之后,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。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。人生在世,遭遇不同,天赋不同。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,又天生性情和顺,生活幸运,做一个好人很现成。若处境贫困,性情顽劣,生活艰苦,堕落就比较容易。 有一种说法,叫“留下 些声名”,其实能留下的早是身后之名。名与实是不相符的。“一将成名万骨枯”。我们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,都有赖于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作出贡献。默默无闻的老百姓,他们活了一辈子,就毫无价值吗?从个人的角度看,’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;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,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智慧。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。身后之名有什么价值呢? 声名,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,死后.只能被人利用了。 俗语:“公修公得、婆修婆得、不修不得。“得”就是得到功德。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。一个人有了信仰,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。佛家爱说人生如空花泡影,一切皆空。佛家否定一切,唯独对信心肯定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佛无相,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“宿根”和“宿慧”。 我站在人生边上,向后看。人活一辈子,能有成绩,就不虚此生了。向前看,再往前就离开人世了。灵魂既然不死,就和灵魂自称的“我”,还在一处呢。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,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,我无从问起,也无从回答。孔子日:“未知生,焉知死。” “不知为不知”。我的自问自答,只可以到此为止了。 (《走到人生边上》作者杨降)
|
评论